數位零售新挑戰 : 個資保護新規上路,零售業資安該如何應對?—上集

Cindy Liu / Marketing Specialist

疫情時代促使零售業快速數位轉型,不論是網路商店與電商平台的崛起,或是鼓勵註冊會員獲得優惠、使用電子支付,都伴隨著大量顧客個資的蒐集,包括姓名、通訊方式、消費紀錄、瀏覽行為、信用卡資訊。掌握大量消費者資料,再透過AI與大數據分析來預測消費偏好,雖然能促使銷售效率提升,卻也伴隨著日益嚴峻的隱私風險與資安挑戰。

近年新零售模式 OMO(Online-Merge-Offline)1 迅速發展,線上線下數據整合大幅提升資訊流通的複雜性,企業需管理來自電商網站或 App、社群媒體、第三方支付與金融服務、門市 POS 系統等多個渠道的個資 ,使資安漏洞更難察覺與防堵。此外,內部人員遭受社交工程詐騙(如釣魚信件)或存有資安意識不足的情況,也會無意間開啟後門,讓企業核心資料外洩風險倍增。

一旦消費者個資遭竊或濫用,不僅損害聲譽,企業還將面臨法律責任、高額罰鍰與財務損失。一旦事件曝光,更可能導致股價下跌、用戶信任度下降與客戶大量流失等長期傷害。近年不論公家機關或民間企業,個資外洩事件皆頻傳,例如某知名公司的會員系統因未妥善控管登入機制與存取權限,遭駭客暴力破解,導致約 3.6 萬筆會員機敏資料外洩。這類因系統防護疏漏所導致的資料外洩層出不窮,更遑論其他常見破口,如第三方供應商資安管理不當等,都可能成為駭客入侵的管道。

以上事件再次突顯了企業強化資安防線的迫切性。唯有從源頭打造穩健的資訊架構,並建立嚴謹的資安體質,才能真正守住數位轉型的成果,正因如此,政府特別針對零售產業訂定《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以確保業者能夠妥善保護顧客資料並強化資安防護。

 

《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在講什麼?我的企業需要嗎?

經濟部於2024年11月修正發布的《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將適用範圍擴大至所有零售業者。無論是綜合商品零售業者或專賣特定商品的零售業者,只要資本額達新臺幣1,000萬元以上,且有招募會員或可取得交易對象個人資料的條件,都需依照該辦法於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個資係指任何可識別個人身分的資料,形式涵蓋線上與線下蒐集而來的資訊,例如線上會員註冊資料或實體門市訂單紀錄。凡涉及個人資訊的蒐集、處理與利用,企業皆有法律義務妥善保護。

條件符合的業者要在法規發布施行的六個月內,也就是2025年5月12日前完成計畫訂定,並且要落實個資保護的安全維護措施,以免受到主管機關裁罰。特別是應指定安全維護計畫之專責人員,負責規劃、訂定、修正、執行安全維護計畫及其他相關事項,並定期向業者之代表人或經其授權之人員提出報告。違規者將可能處以2萬至200萬元罰款,如未改善或情節重大,最高則可罰至1500萬元,且採取按次連續處罰制度。

此外,即使未納入《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業者仍須遵守個資保護規範。例如,中藥、化妝品、西藥、醫療器材零售業、多層次傳銷業等,應依各自主管機關的個資安全規定落實保護措施。

建議無論規模大小,凡是涉及顧客資料的蒐集與應用,都應建立相應的安全防護機制。資安與個資保護早已不再是選項,而是企業不可忽視的基本責任。而資安並非待事件發生後才進行補救,而是需要時刻做好準備。

 

從認知到行動:企業法遵推動指南

此辦法不僅針對資訊系統的技術層面提出要求,如防火牆或其他入侵偵測設備、存取控制、電子郵件過濾機制、資料備份等,也涵蓋組織內部管理面,如資安教育訓練、內部稽核制度、異常事件的通報流程等。(參考來源:經濟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法規內容-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 

相關資訊:
資料備份要點👉企業備份大揭密.上集──常見的備份迷思
資料備份怎麼做?👉企業備份大揭密.下集──具體的備份做法 

教育訓練不能少,強化使用者資安意識的第一步👉淺談社交工程演練,防範釣魚郵件

 

以下將針對經濟部《商業服務業個人資料保護手冊》進行部分重點摘要及觀點補充,以提供業者個資保護與資安防護的實務管理參考指引。首先就技術層面,將從使用者端防護、網路閘道防護、伺服器防護三個面向,探討資訊安全技術對於個人資料保護的重要性:

一、使用者端防護

高強度密碼管理:使用密碼管理工具(如 1Password)妥善儲存與管理密碼,不用記憶多種複雜密碼、也較不容易被竊取。
多因素驗證(MFA):即使密碼遭竊,也能防止攻擊者直接登入帳戶,例如利用 Microsoft Authenticator 驗證工具,在每次登入時提供一次性驗證碼,並在指定裝置輸入該驗證碼後,才能完成身份驗證。
防毒軟體自動更新:電腦定期自動更新病毒碼,防範新型威脅。
資安教育訓練:培養資安意識,提高員工防詐與機敏資訊處理能力。

二、網路閘道防護

定期更新防火牆與導入IDS/IPS:防火牆就像公司網路的大門,定期更新規則才能將新型攻擊拒於門外,結合 IDS (入侵偵測系統 )及 IPS (入侵防禦系統),就像加裝警報器跟防盜鎖,快速偵測異常,保護力更全面。
部署 EDR工具:偵測端點 (如桌機、筆電、伺服器、行動裝置等) 威脅並回應事件,並提供詳細的事件紀錄供後續分析和取證。
選擇安全的VPN供應商:避免透過 VPN 被入侵企業網路。
部署Web應用防火牆(WAF):WAF 是網站的防護牆,能擋下像 SQL 注入、XSS 等常見攻擊,保護對外服務不被入侵。

三、伺服器防護

伺服器硬體防護:將伺服器放在門禁嚴格的機房,並搭配 UPS 不斷電系統,避免因斷電導致資料損壞或服務中斷。
操作系統安全:定期更新系統與修補漏洞,關閉不必要的服務,並設定最小權限管理,確保只有授權使用者能存取敏感資料。
資料加密:針對伺服器裡的資料(靜態)和傳輸中的資料(動態)進行加密,確保它們即使被竊取也無法被讀取,並妥善管理加密金鑰。
備份與復原計畫:定期將重要資料備份到異地或雲端,並安排測試還原流程,確保一旦資料毀損或被勒索,也能快速回復正常營運。

 

※ 個資保護資訊安全措施圖



本篇文章我們論述了零售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個資保護挑戰,並藉由介紹相關法規,提供了從技術層面出發的實務應對方案。隨著個資保護規範不斷升級,企業不僅需因應法遵壓力,更應積極強化資安防護機制,才能有效守護顧客資料,維持品牌信任與永續經營。

下篇文章,我們將探討企業在資安管理層面的痛點,並以此提供企業的管理指引及建議,幫助企業建立更完善的資安防線。

 


OMO 的英文全稱為 online merge offline 或 offline merge online,字面上意義就是「線上線下整合」。品牌將線上(網路電商)和線下(實體通路)的銷售系統、營業數據、行銷策略融合,以消費者為核心打造一個流暢的跨通路購物體驗。(參考來源 : https://www.yourator.co/articles/382#1)

參考來源 :
∎《商業服務業個人資料保護手冊》下載 | 個資法規 - 個資保護專區 - 資訊園地 -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全球資訊網
∎《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 經濟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法規內容-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